四三章 生涯岂料承优诏(二)-《金鳞开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汉宣帝训元帝曰:“汉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杂之。”

    这话可谓一语中的。

    朱慈烺觉得崇祯的教育有问题,正是因为崇祯过于重视德教。虽然大兴逆案、殿陛用刑,看起来十分霸气,但他本质还是一个儒门圣徒,甚至有些道德洁癖。当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同类的士大夫纷纷背叛,其中惶恐和忿恨是可以想见的。

    只是十七年皇帝做下来,对这世事的认识也终于不再如同年轻时那么肤浅,理想主义者的文艺之心也在岁月风霜之中被消磨殆尽,崇祯终于发现儿子像自己并不是一件国家幸事。

    “太子还是过于仁善了。”崇祯帝沉默良久,终于吐口道。

    这话也像是在自我反省,远比之前那些罪己诏更为深刻的反省。

    “只是感化,终究难以成事。”皇帝又道。

    “父皇若是不信,”朱慈烺信心满满道,“儿臣愿与父皇定约,一个月内,京师权贵、豪商,必然会更加慷慨解囊,资助防疫。”

    崇祯嘿然笑道:“既是定约,可有所求?”

    “官民士绅捐纳多少,父皇便拨给儿臣这笔数目的十分之一,可否?”朱慈烺小心翼翼道。

    “哈哈,”崇祯大笑起来,“他们给多少,朕就给多少!”

    崇祯由衷不相信这些权贵肯出多少钱,尤其是太子要行“仁者无敌”之道。仁者当然无敌,因为其他人看到仁者全都当傻子一样玩弄,谁当他的敌人?

    不过……拿五千三百两来敷衍国家储君,那些人真是过分!

    崇祯心中隐隐泛起一股屈辱和怨愤。

    见殿中气氛融洽起来,袁贵妃命人端来汤点,给太子食用,也问了几句的宫外生活的话。这位贵妃对周后一向温恭谦让,是皇后打压田贵妃的坚定同盟,关系一向融洽。朱慈烺对她也是极尽礼数,让这位膝下没有子女的贵妃十分安慰。

    吃完了汤点,朱慈烺趁着母后没有出口留宿,连忙以公务为由告辞。崇祯没有多想,勉励几句便让太子回去了。周后心有不舍,却也无奈,只好命人又装了许多宫中甜食,让太子带走。

    崇祯目送儿子离去,终于忍不住长长叹息一声。

    “陛下缘何发叹?”周后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儿有仁君之风,但国家却是该有个霸主。”崇祯说完,突然心中一紧,生怕让皇后以为自己对太子不满,一拍扶手,豪气干云道:“朕便为太子将这天下平息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===

    PS.今早起来发现小区停电了,通知倒是贴在楼下,只是小汤没注意到……为了表示歉意,今rì20点还有一更,谢谢大家支持。

    ;


    第(3/3)页